學校資料
2023
2023年9月26日
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與修水一中締結友好姐妹學校
2022-2023
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各級重新編定班名,統一採用我校的建築大樓名稱來命名,分別以「忠、誠、仁、愛、和、平、明、德」作為班別名稱,藉此勉勵學生謹守校訓「忠誠、仁愛」的精神和培養傳統中華文化的美德。
2022-2023
2022年9月1日起,本校辦學實體由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轉為天主教澳門教區。
2022-2023
本校新一屆校董會於2022年8月27日正式成立,校董會主席為李斌生主教,其他成員則由不同界別人士、家長以及學校教師所組成,分別有郭小麗博士、文祖賢神父、簡穗川校長、盧美愛修女、麥紫均博士、高燕嫦女士、盧彩紅副校長及陳秀影女士,任期為2022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
出處: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
2021-2022
因應新冠疫情及配合特區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本學年曾經歷三次停課:2021年9月25日至10月22日、2022年1月24日至2月10日、6月18日至學年結束。直至澳門特區政府宣佈進入「穩定期」,安排學生回校領取物品及成績表。
出處:澳門日報(2022年8月2日)
2020-2021
2021年5月15日
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在本校舉行「學校轉換辦學實體」交流會,宣佈因修會的人力資源問題,未能繼續肩負辦學實體的職權。計劃自2022年9月1日起,將「聖羅撒英文中學」與「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的辦學實體職權交還天主教澳門教區。本校學生的就學權利及原有課程,學校人事、 職務及運作等一切如常。
2019-2020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教青局宣佈非高等教育學校停課,並於農曆新年假期後實施「停課不停學」,我校在2020年2月10日開始安排學生完成「停課期間自學計劃」的學習內容。2020 年 5 月 4 日至 6 月 1 日學校根據教青局的「復課指引」安排中、小學分階段復課。
出處: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2019
簡穗川女士擔任第十五任校長。
2018-2019
2019年1月6日
成立「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家長教師會」(簡稱家教會),目的是為加強家庭與學校間之聯繫及合作,使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相輔相成,以達到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的教育宏旨。
2016-2017
和平樓重修,幼稚園遷入。
2016
羅玉清修女擔任第十四任校長。
2015-2016
2015年12月7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2015年度勳章、獎章和獎狀頒授典禮」,校監阮美芬修女獲頒教育功績勳章。
出處:網絡圖片
2015-2016
2015年11月18-20日
與聖羅撒英文中學舉辦一連三天假澳門氹仔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首屆聖羅撒聯校運動會。
2013-2014
為紀念八十週年校慶,舉辦了多項慶祝活動,如校友盃籃球賽、校慶日感恩祭、80週年校慶聚餐、校慶慈善園遊會、校慶導賞活動和綜合文藝晚會等。
2012
楊子秋先生擔任第十三任校長。
2011-2012
2011年10月8日
慶祝七十八週年校慶,在忠誠樓前地舉行升旗禮、會祖真福苦難瑪利亞修女聖像及修復完竣之忠誠樓祝聖禮,由黎鴻昇主教主禮;禮儀結束後,在大操場舉行慈善園遊會,並由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先生主持開幕禮。
2009-2010
2010年1月29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2009年度勳章、獎章和獎狀頒授典禮」,校長羅翠琼修女獲頒教育功績勳章。
2009-2010
仁愛樓重建工程由2007年動工,至2009年竣工,並於11月11日舉行新教學樓揭幕祝聖剪綵禮,邀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 教區主教黎鴻昇、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省長林玉珍修女等主持。
2004-2005
本學年加入澳門政府免費教育學校系統。
出處: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2002-2003
慶祝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來澳(接管聖羅撒學校)一百週年。
2002-2003
2002年10月4日慶祝七十週年校慶,舉行感恩祭暨揭幕禮及曲藝慈善晚會。2002年11月24日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慶祝會祖苦難瑪利亞修女榮列真福,在主教座堂舉行感恩祭,由林家駿主教及多位神長主持。
1999-2000
千禧堂建成並啟用,是一座多功能禮堂,分為上下兩層,座位可容納八百多人,裡面除設有大舞臺和音響控制室外,還有化妝室、浴室等設備。
1999
澳門回歸祖國。
出處:新華社
1998
羅翠琼修女擔任第十二任校長。
1996-1997
原仁愛樓改建為三層建築,並邀請林家駿主教為仁愛樓祝聖,裡面增設有地理室、宗教室及語言室等特別室。
1994-1995
英文部小學五、六年級遷往英文中學校舍,原校舍(即現時和平樓)則予以中文部小學使用。
1993
葡文部(屬官制私立教育機構)招生不足,且因後期缺乏葡籍修女承擔教育工作,只剩小學四個學級以及幼稚園,最終於學年結束後停辦。
出處:網路圖片
1992
9月19日
為慶祝六十週年鑽禧校慶,邀請了林家駿主教為「鑽禧臺」祝聖,並與教育司司長施綺蓮、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代表永德輝修女一起主持揭幕剪綵儀式。 「鑽禧臺」位於本校聖堂後側平台,此處原屬修院後花園,建有一聖母亭,可供學生休憩、溫習及遊戲。
1991
11月20日
《玫瑰苑》創刊。
1990
何鑾儀修女擔任第十一任校長。
1981
中國在1979 年推行改革開放政策, 除帶動澳門經濟發展外,也令大量移民入境。為解決學生人數上升、 教學空間不足的問題,決定將修女住所的部分地方改為校舍,安排葡文部遷入聖家辣會院中上課。
1979
范桂芳修女擔任第十任校長。
1975
曉明中學與本校合併;英文中學則遷往原曉明中學校舍(即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位置)。
出處:澳門博物館
1975
劉慧智修女擔任第九任校長。
1973
1970年代澳門人口出生率下降,天主教學校決定採取主動適應對策, 把學生較少、收費較低的學校進行合併或停辦,集中加強部份學校的教學設備,如修建游泳池、運動場等。 在創校四十週年,庇護十二世女子小學與中文部小學合併,英文部小學則遷往庇護十二世女子小學校舍 (即現時和平樓位置)。
1969
澳門明愛的前身——「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在本校操場和大石級兩側,舉辦了第一屆園遊會。當時園遊會叫作「賣物會」,透過在會場上低價出售外界捐贈的物資,以緩解貧苦家庭的生活負擔。
出處:《明愛通訊》第142期(2019.12)
1969
魏銘新修女擔任第八任校長。
1965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結束,教會內外推行改革,主張「走入人群,將基督帶進人群」的傳教方針。
出處:公教報
1965
沈曼玲修女擔任第七任校長。
1958
為紀念二十五週年銀禧校慶及滿足當時社會需求,校舍忠誠樓由兩層擴建至三層,大大增加課室的數量。
1955
中文部開設幼稚園,本校遂成為一所完全之女子中學。
1955
魏銘新修女擔任第六任校長。
1954
新中國成立後,澳門湧來新移民,天主教會於是開辦一些面向平民、低收費和不收費的學校,如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將本校現時和平樓位置(原為一間舊式房宇)改建為庇護十二世女子小學的新校舍。
出處:網路圖片
1949
曾秀珠修女擔任第五任校長。
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5
抗日戰爭結束。
1944
朱伯英先生擔任第四任校長。
第三任校長
蘇無逸先生擔任第三任校長。
1940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大量難民湧入澳門,遂在中文部增辦高中,以廣收容。
1936
新校舍(忠誠樓)及新哥德式聖堂建成。
1936
吳灼光先生擔任第二任校長。
1935
中文部增辦初中,成為澳門第一所中文女子初級中學。
1934
繆朗山先生擔任首任校長。
1933
隨著澳門人口逐漸增加,澳門天主教學校開始注重中文教育。本校在1933 年開始籌組校董會,聘請崔諾枝等人為校董。同年,由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雷淑英修女創辦中文部,並遵照當時中國政府的規定制訂課程。
1932
接獲高若瑟主教的邀請,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修女重返澳門,繼續管理聖羅撒書院。由於葡籍學生(小學及幼稚園)日漸減少,遂開辦英文部,依照英國書院學制和課程,以英語授課。
出處:天主教澳門教區
1929
天神母后會修女接管校務,聖羅撒書院獲准在原址復課。
1912
中華民國成立,清朝滅亡。
1910
葡萄牙共和國成立,實行反天主教政策,下令驅逐所有教會人士離澳。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修女轉往廣東傳教,聖羅撒書院則交由非神職人員管理,原校舍更被澳葡政府徵用作軍營。
1904
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省長 M.Madalene de Pazzi 來澳,與接管聖羅撒書院的成員會面。同年,苦難瑪利亞修女逝世。
1903
11月27日
應鮑理諾主教之邀請,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會祖苦難瑪利亞修女派出六位不同國籍的修女來到澳門,接管聖羅撒書院並教授葡文、法文、英文、歷史、音樂、繪畫、鋼琴及家政等課程。
1889
澳門教區邀請嘉諾撒仁愛會修女接管聖羅撒書院。
1877
苦難瑪利亞修女在印度創立「瑪利亞傳教修女會」。1885年加入方濟會後,改名為「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
1875
最後一位聖家辣會修女離世後,聖羅撒培幼院交由一個委員會管理, 澳門主教為委員會主席,委員由神父、法官及市民等組成,並改名為 「聖羅撒書院」,繼續為女童提供教育。當時課程包括有葡文、法文、 英文、歷史、音樂、繪畫、鋼琴、 家政等科目。
1844
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戰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使寧波成為其中一個開放的通商口岸,英國女傳教士愛爾德賽亦在此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寧波學塾」。
18世紀
澳門教區開辦一所孤女院,名為「聖羅撒培幼院」,後被列作為聖家辣會的附屬機構,並遷入會院(本校位置)。
1671
真福羅撒成為美洲首位聖女,稱為「利馬之聖女羅撒(Santa Rosa de Lima)」。
1644
明朝滅亡,滿清入主中原。
1634
聖家辣會修女在聖方濟各修道院旁(本校位置)建立隱修院及聖堂,當時華人稱之為「尼姑寺」。
1633
有六位聖家辣會修女從菲律賓馬尼拉抵達澳門,她們是第一批踏足中國領土的修女。
1576
1月23日
澳門教區成立,成為近代遠東第一個主教區。
辦學宗旨
本校依據天主教教義,傳揚福音;承傳我國固有之優良道德文化,融合多元文化。以靈、 德、智、體、群、美、六育施教;培養學生靈性與身心全面完善發展。秉承校訓“ 忠誠仁愛”的精神,使學生成為具有高尚品德、健全身心、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具科學與文化素養、認識真理而實踐仁愛,能立足澳門又能面向世界之現代中國澳門特區人。
我們的任務
將學校建成一個由真理達至仁愛,由仁愛達至真理的大家庭。
提供寧靜和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為本校全體成員的心靈陶冶提供有利條件。
讓本校全體成員得在仁愛和良好的學與教環境氛圍下,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培養學生誠於忠而行於愛的品格特質,以體現本校校訓。
以人本結合社會發展所需,通過學與教的生活體現,為學生適應未來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透過知識、能力結合天主教教義和社會價值的培養,使本校學生言行舉止、綜合素養能符合澳門特區、國家及國際社會要求。
我們的願景
透過本校全體成員的努力和付出,讓仁愛大家庭的校園氛圍日趨完善。讓本校全體成員感受到校園生活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和充實。
透過校方的支持、成員間的對話和相互關懷,使本校全體成員無論在身心健康、專業發展和學與教方面都得到持續發展。
家長能誠心地與學校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讓我們的學生具有足夠能力應付未來生活。
我們的信念和核心價值
本校全體成員都需要透過持續學習而取得進步。
盡全力協助學生學習成功,不輕言放棄。
每一個人都有強項和弱點。
每一個人都有必要學習和實現相互尊重。
家長、校友也是學校重要的組成部份之一。
珍惜生命、重視健康、實現環保。
明辨真理,實行仁愛。